close
台商生存戰/「三難」纏身 營運「陸」障多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吳父鄉/專題報導】
2011.09.26 04:27 am     引用來源:按此

深圳洪老闆的五金工廠,以往7月底已開始趕工耶誕節前交貨的訂單;今年,8月底才接到9月、10月交貨的訂單,產量只剩兩到三成,急到他到處「找單」,連台商每周一次的高爾夫球球敘都缺席了。

一名台商會長私下稱,以前是每周打三次高爾夫球,現在改成三周打一次,「少打球、多找訂單、多想方法。」他苦笑說。

前任東莞台商會長葉春榮表示,全球景氣正面臨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蕭條的景況,而且見不到好轉跡象。

今年,珠三角加工出口台商共同特點,是從「微利」突然變成「零獲利」。包括長單不多、工資急漲、人民幣驟升都讓生產條件「說變就變」,讓原本估計能賺些蠅頭小利的訂單,變成賠本生意,接越多、賠越多,加速台商倒閉。

洪老闆說,以前訂單都排到半年後,工廠多會趁低價先囤積備料,壓低成本;現在變成逐月接單,大家都怕壓到周轉金,沒人敢低價備料。這樣下來,即便最終接單量與以往相差不大,但成本墊高,獲利減少;若再發生緊急事件,也來不及調整。

截至8月底,今年人民幣兌美元升幅已達3.5%,對已近乎微利的代工業,稍不注意,又是重傷。

歐美訂單預算壓縮,讓過去多選用有信譽、品質保證,或長期配合的績優廠商,今年就像「大風吹」,報價優先,說砍單就砍單。

資金持續緊縮讓台商處境更險峻。中國人民銀行年初曾預估,今年廣義貨幣供給(M2)成長為16%,但人行公佈8月的M2 增幅僅13.5%,比7月增幅再降1.2個百分點。

貨幣緊縮下,原本一個月能下發的貸款,一拖就是三個月。葉春榮直指,台商取得貸款的難度,越來越高,萬一資金周轉不靈,工廠就關門大吉了。

訂單衰退問題,以成衣、製鞋、五金等高勞力、低技術性、低附加價值的傳統行業最嚴重。佛山奕順鞋業總經理林銘鍳告訴記者,他估計今年營收剩人民幣8億元(約新台幣37億元),產線工人也只有600-700 人。六、七年前,奕順鞋業在廣東雇工有2萬多名,年營收20幾億元(約新台幣90億元)。

「不要以為員工剩不到5%,但營收還有四成,是『轉型升級』了。」林銘鍳提醒,這是多年來,因應成本上漲不斷調高報價的結果,真實利潤已近乎零。

自稱「地攤皇帝」的洪德利製衣廠董事長洪清泉說,2001 年起,在廣西生產牛仔褲,以每件新台幣199元,橫掃台灣路邊攤。起初毛利還有9%,年產300多萬條,現在成本飛漲,已是做一件、賠一件,含淚忍痛出貨。

此外,大陸政府持續將資源投入中西部內陸省份,創建「內需」繁榮、大批工廠「內遷」的假象;殊不知,家鄉的就業市場,尚無力支撐如此龐大的民工返鄉潮。

大陸商務部9月20日發布各地區實際利用外資情況,今年1至8月,東部沿海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663億美元,遠高於中部56億美元與西部57億美元。不願具名台商直指,大陸根本不該有「缺工」問題,只有勞動力「閒置」問題。民工返鄉都失業了,而沿海缺工問題卻越演越烈。

工廠大量內遷的「假消息」,加上沿海地區同時出現「漲薪」和「缺工」問題,勞工問題複雜化。

張董也氣憤說,以前漲工資,政府好歹都會叫幾個台商幹部去開會,事先「暗示」一下。大家聽到風聲,就會在訂單報價上稍做調整;但今年,說漲就漲,什麼都不管了。

大陸年年漲薪,動輒15%到20%;但今年3月,深圳一紙文件發布,4月1日起,最低工資從每月1,100元上調至1,320元(約新台幣5,100元上調至6,120元),漲薪20%,完全沒有緩衝期。沒有預告就沒準備,三個月前報給客戶的價格,只能硬著頭皮出貨,誰接得單多,誰就賠的多。

今年政策更普遍向勞工傾斜。深圳市為例,除了漲薪,更打算在現有「三險一金」基礎上,增加失業與生育保險,變成「五險一金」;各項提撥加總,約占薪資三到四成。

【2011/09/26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消失的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